跳转至

氧化还原反应

氧化还原反应

氧化还原的定义

  • 定义: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。
  • 本质:电子的转移(得失或偏移)。

其中,化合价有:

元素 化合价规律
\(\ce{H}\) 一般显 \(+1\)
在金属氢化物中显 \(-1\)
\(\ce{O}\) 一般显 \(-2\)
在过氧化物中显 \(-1\)
\(\ce{F}\) 只显 \(-1\) 价(没有正价)

特殊物质化合价

物质 物质 物质 物质
\(\ce{K2\val{Fe}{+4}O4}\) 高铁酸钾 \(\ce{K2\val{Cr}{+6}_2O7}\) 重铬酸钾 \(\ce{K\val{Mn}{+7}O4}\) 高锰酸钾 \(\ce{\val{O}{+2}\val{F}{-1}_2}\) 二氟化氧
\(\ce{\val{B}{+3}_2H6}\) \(\ce{\val{Si}{+4}H4}\) \(\ce{\val{C}{+4}H4}\) \(\ce{\val{S}{+6}_2O8^2-}\)

氧化还原的特征与规律

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特征:

  •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。

  • 氧化反应反应伴随着化合价的升降,且升降总数相等。

反应物和生成物:

  • 氧化剂得电子,化合价降低,以自己的氧化能力将还原剂氧化,自身发生还原反应,被还原后生成还原产物。

  • 还原剂失电子,化合价升高,以自己的还原能力将氧化剂还原,自身发生氧化反应,被氧化后生成氧化产物。

简记为:升失氧化还原剂,降得还原氧化剂。

  • 歧化反应:一样的反应物或元素,其一化合价上升,另一下化合价降;常发生在碱性环境中。

  • 归中反应:两个或多个含有某元素而化合价不同的反应物,得到化合价相同的单一产物;常发生在酸性环境中。

对于反应的判断,有性质:

  • 所有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。

  • 有单质参与的化合或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。

总结规律如下:

  • 电子守恒:价态有升有降,且升降总数相等。

  • 能不变就不变:

    • 相近转化、能不相交就不相交。

    • 同时一个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。

    • 相邻价态不反应。

  • 强者先行:假设法,例如 \(\ce{Cl2}\) 先氧化 \(\ce{FeI2}\) 中的碘离子。

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

氧化剂 还原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
\(\ce{HClO,Cl2,KClO3}\) \(\ce{Cl-}\) \(\ce{KMnO4,MnO2(H+)}\) \(\ce{Mn^2+}\)
\(\ce{O2,H2O2}\) \(\ce{H2O}\) \(\ce{H2SO4(浓)}\) \(\ce{SO2}\)
\(\ce{HNO3(浓)}\) \(\ce{NO2}\) \(\ce{HNO3(稀)}\) \(\ce{NO}\)
\(\ce{Br2}\) \(\ce{Br-}\) \(\ce{I2}\) \(\ce{I-}\)
\(\ce{Fe^3+}\) \(\ce{Fe^2+}\) \(\ce{Ag+}\) \(\ce{Ag}\)
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剂 氧化产物
\(\ce{S2-,H2S}\) \(\ce{S}\) \(\ce{SO2,SO3^2-}\) \(\ce{SO4^2-}\)
\(\ce{NH3}\) \(\ce{N2,NO}\) \(\ce{H2O2}\) \(\ce{O2}\)
\(\ce{CO,C}\) \(\ce{CO2}\) \(\ce{I-}\) \(\ce{I2}\)

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

  1. 同种元素:

    • 最高价态只降不升,最低价态只升不降。

    • 一般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,价态越低氧化性越弱。

  2. 互补性:单质氧化性越强,其对应的离子还原性越弱。

    • (金属)活动性顺序:

      氧化性:\(\ce{Ag+ > Fe^3+ > Cu^2+ > H+ > \dots > Fe^2+ > \dots}\)

      还原性:\(\ce{Au < Ag < Cu < (H) < \dots < Fe < \dots}\)

    • (非金属)活动性顺序:

      氧化性:\(\ce{F2 > Cl2 > Br2 > I2 > S}\)

      还原性:\(\ce{F- < Cl- < Br- < I- < S^2-}\)

  3. 根据反应条件与反应现象:

    • 与同一类反应物反应,条件越低越强。

    • 与同一类反应物反应,反应越剧烈越强。

  4. 不是很不准确的(存疑):

    • 通常价位变化越大越强(反例:硝酸)。

    • 通常浓度越大越强,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(对于 \(\ce{ClO-,MnO4-,NO3-}\) 等含氧酸)。

  5. 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:

    • 两强制两弱: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,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。

    • 不能说氧化剂氧化性大于还原剂,只能说某一条件下某物质表现了氧化性或还原性。

  6. 有还原性不一定表现还原性,有强氧化性也不一定表现氧化性。

常见物质氧化性、还原性顺序表:

  • 氧化性:\(\ce{MnO4- > Cl2 > Br2 > Fe^3+ > I2 > SO2 > S}\)

  • 还原性:\(\ce{Mn^2+ < Cl- < Br- < Fe^2+ < I- < SO3^2- < S2-}\)

  • 上表使用方法,找到左上、右下两组为反应物,找到对应左下、右上为产物。

单双线桥和方程式配平

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,依据是得电子数等于失电子数。

  1. 标化合价升降。
  2. 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变价元素。
  3. 根据原子守恒、电荷守恒配平其他元素和物质。

双线桥

双线桥

单线桥

单线桥

转移电子数为一条线上的,只考虑得到的电子数或者失去的电子数。


Page Top